一壺茶的夜晚~1990年代台灣的客廳景象

林鴻文

1980年代出生的我,小時候經歷臺灣錢淹跤目(Tâi-uân tsînn,im kha-ba̍k;臺灣地上的錢多到蓋住腳踝。比喻臺灣遍地錢財、容易謀生。)的尾端,經濟富裕的台灣社會,開始重視工作之餘的休閒生活。

那個年代的客廳光景,桌上擺設一副有品味的茶器是必須的,在晚飯過後。在家裡是大伯或是老爸,在客人家則是男主人,坐在觀賞電視機視角最好的位置,喀啦~喀啦~點起小型的瓦斯爐火煮開水。靜待水滾的過程中,依照當天的場合或心情,取出適合的茶葉。以四兩茶包來說,越小份精緻的包裝,越顯茶葉售價的高貴。有時候再加上場面話,「這是今年一斤XXXX的春茶,朋友送的啦!」、「這茶不貴,前陣子選舉XXX來送的啦!」就更顯茶葉的非凡。

從溫熱茶具開始,每個手路習性不同。白水進,黃湯出,斟茶、品茶、勸茶、補茶。。。話題從日常閒話,最後總常常一路通往政治。搭配電視當背景,先是六點半開演的楊麗花歌仔戲,接著是七點的新聞,小孩子的我只會注意最後五分鐘的氣象報告,知道明天要不要帶雨傘出門就好;此時也是來到茶量的高峰。然後是大人們的八點檔重頭戲,喝茶的時機都坐落在廣告空檔,九點片尾曲一下,總會將衝突的爆點片段剪入,讓人更期待明日的劇情。如果在家裡,此時通常會被趕去洗澡睡覺;如果作客又逢周三,就有機會看個影集或是日劇,此時比例已經降到話九分,茶一分的收官狀態。十點一到,互道晚安。這是1990年代台灣人客廳裡,幾乎每晚上演的生活情景。